求中美之间汇率,2000~2012年。最好是每年相同月份的。急!!回答好的话...
1、中美汇率是美国要求中国提高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1:6点几大幅度提高 其结果就会是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加,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减少,使美国企业扩大生产增加美国就业。
2、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国外物价趋跌的价格对比关系,根据前述政策要求,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由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调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 元旧人民币,在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内,人民币汇价下调49次。至于和其他外汇的汇价,则是根据它们对美元的汇价进行间接套算的结果。
3、中美经贸的另一个结就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按照1美元兑277左右的汇率自由兑换。美元从2002年开始持续贬值。从2003年起,美国公开要求中国采取“灵活汇率”。在美国,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加重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许多美国人把美中贸易赤字归咎于汇率过低。
4、根据我国海关统计,今年9月我国对美贸易顺差112亿美元,1—9月累计对美贸易顺差813亿美元,折合年率为1084亿美元,仅仅相当于美方预期对华贸易逆差数据的一半。中美贸易统计数据出入问题再次以一种极为鲜明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
欧元汇率
欧元汇率是指欧元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欧元汇率是指欧元与其他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简单来说,它表示了欧元的价值相对于其他货币的价值。比如,如果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是2,这意味着1欧元可以兑换2美元。汇率会随着市场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而波动。
对于未来走势,短期来看,随着夏季假期临近,欧元可能进入盘整期,若欧央行确认降息放缓,汇率或小幅回调至15 - 30区间;长期而言,欧盟对美加征关税计划可能引发贸易战升级,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中欧投资协定推进,或重塑货币流动格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在本题中当时的汇率为1欧元 = 4399人民币。要将2万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可先将2万欧元换算为12000欧元,然后用欧元的数量乘以汇率,即12000×4399 = 101278元人民币。
欧元汇率上升代表了欧元的购买力增强,即欧元相对于其他货币的价值上升。详细解释如下: 欧元汇率上升的直接含义是,同样数量的欧元可以兑换更多的其他货币。这意味着持有欧元的个人或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有所提高。
年5月17日,欧元兑换人民币汇率达到最高点,1欧元=1699人民币。2013年欧元对人民币汇率:欧元在年初遭遇美联储政策影响而走低,但随后因欧元区整体经济复苏而走强。具体汇率数据需参考实时或历史汇率查询工具,但整体趋势是欧元逐渐强势。
日元兑美元历年汇率一览表
1、年初:1美元兑118日元,为这一时期的高点。1988年底:1美元兑125日元。1989年底:1美元兑136日元。1990年底:1美元兑149日元,回到广场协议前的水平附近。1990年代中后期:1995年:日元兑美元汇率达到历史低点,1美元兑77日元。
2、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相对稳定期 在这一时期,日元对美元的汇率相对较为稳定,尽管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但波动幅度相对较小。 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日元升值期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日元对美元汇率开始逐渐升值。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快速增长,贸易顺差扩大,推动了日元的升值。
3、日元美元汇率历史一览表的关键信息如下:早期至二战期间:1941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2日元(昭和16年)。战后1945年9月,汇率调整为1美元=15日元。1947年3月,进一步调整为1美元=50日元。1948年7月,汇率大幅上升至1美元=270日元。1949年,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汇率为1美元=360日元。
4、美元与日元汇率历史概述:三十年代日元和美元汇率:1930年左右,日元/美元汇率约为49。1931年12月日本脱离金本位制后,汇率陡然下降到20左右。抗日战争初期(如1932年底),汇率变为1美元=5日元,随后波动,到1941年时变为1美元=2日元。
5、日元兑美元历史汇率近40年走势概述:在近40年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的汇率经历了显著的波动。以下是对这一期间日元兑美元汇率走势的简要概述:1980年代初至1985年:在这一时期,日元兑美元的汇率相对稳定,但逐渐呈现出升值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6、年:美元兑日元年末中间价为1美元兑149日元。1995年:1美元=79日元(4月),创出了日元兑美元汇率的最高记录;后跌至1美元=77日元(历史低点,但具体时间未明确指出,此处为近似值)。1998年6月:1美元=145日元。近年来:日元兑美元汇率持续波动,具体数值请参考实时汇率报价。
欧元对美元汇率跌至平价意味什么?
1、经济形势严峻: 欧元对美元汇率跌至平价,揭示了欧元区当前面临的严峻经济形势。这表明欧元区可能正经历进一步衰退和经济下行风险,对欧元市场和欧洲经济的发展前景构成挑战。 生活成本上升: 欧元贬值至与美元平价,意味着欧元的价值相对美元显著下降。
2、美元走强:欧元对美元汇率的大幅下跌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强势地位。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美元作为定价货币和避险资产。资金流动变化:随着投资者逃离欧元区,资金可能更多地流入美元区,进一步推高美元汇率。
3、欧元兑美元汇率跌破平价点,表明欧元相对于美元的实际价值正在下降。 这样的汇率变动可能预示着欧元区内的国家可能会遇到经济问题,甚至可能导致某些国家经济衰退。 货币的价值通常反映了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能力。因此,欧元的跌值可能会影响欧元区内的经济稳定性和发展。
4、欧元兑美元跌破平价水平,反映了欧元区的经济衰退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经济颓势。 此情况与传统观念相悖,通常欧元被认为比美元更具价值,是除美元之外的第二大货币。 欧元区的能源危机和经济问题加剧了汇率的下跌,跌幅已超过10%。
美元欧元历史汇率过去近期走势及未来趋势
1、欧元于1999年面世时,兑美元汇率为1:18,随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波动,至2000年10月一度跌至1:0.8228的历史低位。欧元正式流通后: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流通,汇率开始逐渐回升。到2003年12月,1欧元可以兑换约2286美元,升值幅度显著。
2、历史变化1999 - 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前,兑换美元汇率在0.8760 - 0.9180间波动,呈上升趋势。2002 - 2008年:正式启用后,汇率在0.8270 - 6039间大幅上升,2002 - 2008年从0.8270涨至6039。
3、欧元面世初期:欧元于1999年面世时,兑美元的汇率较高,但随后大幅下跌。到2000年10月26日,欧元跌至兑0.8228美元的历史低位。复元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下跌后,欧元开始经历一段复元期,汇率逐渐回升。近期走势:近年来,欧元兑美元的汇率波动较大。
4、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多次波动。特别是在近期,欧元兑美元汇率出现了大幅下跌,甚至首次跌破平价,即1欧元兑换不到1美元,这是近20年来的首次现象。
人民币汇率历年标准
1、一是 强制规定汇率,如1955 - 1970年,官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固定为618,这种稳定汇率虽看似良好,但抑制了企业创汇积极性。二是企业可将多余外汇拿到市场交易,此时汇率达8 - 10,这反映了真实市场价格。随着改革开放推进,市场力量增强,推动了汇率改革。
2、人民币历年汇率变化趋势如下:1949年至1952年:采用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波动较大。1953年至197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维持在462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这一阶段,由于中国大陆的外国贸易较少,人民币汇率的实际意义相对有限。
3、年至1973年:实行计划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元正式挂钩,汇率保持在1美元兑换46元人民币左右。1973年至1994年:人民币汇率逐步调整,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汇率出现波动。特别是1980年代,由于双重汇率制度的实施,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