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不是可以不停的印钱,换各国的商品呢?
美国理论上可以无限印钱,但实际操作中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例如,美联储在经济危机时会采取无限放水措施,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印钱。 无限印钱的关键在于其他国家是否认可美元。美国通过印钱将通胀输往全球,但这种做法存在风险,当人们不再需要美元时,无限印钱就失去了意义。
美国是不是可以不停的印钱,换各国的商品?不请自来。美国理论上是可以这么做的,实际中却未必能做到。 首先,无限印钱理论上是可行的,只要有足够的印钞纸。就如同3月23日,美联储的深夜表态就可以看出不来了。
理论上来说,美国是可以不停地印钱,然后在全世界进行购买,将美元输出,成为全球的第一储备货币。那么看起来似乎美国什么都不用做,只要不停印钞,就可以坐着享受了,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际操作层面并没有这么简单。
实际上,美国并不缺钱,只是其印制货币的速度跟不上金融衍生的速度。美国拥有庞大的金融衍生商品市场,总量达到445万亿,这使得其印制货币的速度显得微不足道。即使美国尝试扩大印钞规模,也难以跟上金融产品的增长速度。
美国印钞近3万亿,美元汇率却曾在3月飙涨!背后隐藏什么信息?
1、美元在国际贸易和结算中被广泛应用,在美国疯狂印钞时,如果美元汇率保持强势,那么相对来说,全球商品的价格会变得便宜,美国有更多的购买力。 相反,由于疫情已对全球生产造成重大打击,美元汇率走弱对于美国提振出口显得并不重要。
2、- 1 股市泡沫:货币供应的增加可能助长股市泡沫,增加投资风险。- 2 通货膨胀风险:过量印钞可能导致货币供应过剩,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影响社会生产效率。- 3 信用度影响:无节制地印钞可能损害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信用,因此美国需谨慎控制印钞量,以维护货币信用。
3、通货膨胀 大量印钞会导致货币的供给过剩,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尤其是在商品市场紧张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降低社会生产效率,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4、美联储印钞印的只是基础货币,在经济动荡中,市场情绪恐慌。银行不敢放贷,也没有人愿意借贷和买入资产,所以很多多信用货币就凭空消失了。反应到市场观点就是现金为王,抛售一切风险资产,兑换成美元。美元需求大幅增加,而货币的价格和其它商品一样,也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5、像我们国家,外汇储备高达3万亿美元。持有的美债,也超过1万亿美元。我们一个国家就储备这么多的美元,全世界所有国家加在一起,就是一个恐怖的天文数字了。所以,美国就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来稀释多印的钞票。因为有国家愿意接手,所以美国根本就不怕印钞。美帝没钱的时候就印钞,打仗的时候就发美债。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将升至6万亿!
截至4月1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达到创纪录的811万亿美元,仅在一周内就增加了57万亿美元。加上美联储周四购买的885亿美元TSY国债期货和MBS证券,截至周四收盘,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91万亿美元。
美联储与美债息息相关,通过购买财政部债券,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疫情期间,美联储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债券,总计近6万亿美元。这被称为量化宽松(QE),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的重要手段。随后,美联储开始减少每月购买规模,称为“Taper”,旨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
缩表目标与规模:美联储计划通过“渐进式”缩表,逐步减少其庞大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初始目标是5万亿美元的资产。缩表节奏:缩表将从6月1日开始。美联储将采用每月475亿美元的缩表步伐,在3个月内逐步提升至每月950亿美元的上限。缩表模式:本次缩表将采用减少到期本金再投资的被动缩表模式。
特别是美国的资产负债表正面临衰退风险,截至2022年6月22日,美联储总资产规模为93万亿美元,总负债规模为89万亿美元,净资产仅为417亿美元,其总资产规模相比疫情发生前增长了近一倍,目前虽进行缓慢缩表,但效果并不显著。
联储采取量化宽松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买进市场上的证券,以图“启动”银行体系;二是承担私人部门所不愿承担的一部分金融中介职能。在日本央行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2001年3月-2006年3月间,其资产负债表对该国GDP的比率由13%左右升至22%左右。